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1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3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6篇 |
大气科学 | 129篇 |
地球物理 | 154篇 |
地质学 | 533篇 |
海洋学 | 173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64篇 |
自然地理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前资料对柳江盆地上石盒子组沉积特征的描述比较简略,针对这种情况,本团队详细考察了柳江村小北山露头,以期揭示上石盒子组更多的沉积特征。通过对3条剖面进行分层,并详细描述岩层的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认为该露头发育有侧积体和典型的牛轭湖,为曲流河沉积体系。根据河相经验公式算出其弯曲度大于1.7,为高弯度曲流河。在演化过程中,曲流河的规模逐渐变小,同时经历了频繁改道和迁移。此项研究对于实习教学和河流构型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阿尔金山东端花岗片麻岩中3.6Ga锆石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报道首次用单颗粒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技术在我国西北阿尔金山东端古老花岗片麻岩中发现36 0 5± 43Ma的锆石。这是塔里木地块存在始太古代基底的重要证据 ,对研究该地区的地壳演化及其与我国东部和全球其他古老地块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高土石心墙坝的渗透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反滤层对心墙料的反滤保护作用。心墙在大坝蓄水和长期运行的条件下,要经历复杂的填筑加载、浸水饱和与水荷载的作用,在差异沉降、复杂结构应力作用、水力劈裂和渗透水流作用下,心墙一旦出现裂缝,其渗透稳定性及反滤层的保护作用就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专门非常规的抛填土料反滤试验和泥浆渗透反滤试验,模拟心墙裂缝条件下其颗粒被冲刷起动后,被反滤料阻挡和淤积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心墙料和反滤料满足反滤准则条件下,心墙颗粒被拦截和淤积在反滤层上游表面,反滤料能有效防止心墙颗粒的流失,反滤层在极端条件下对心墙料仍能起到有效的反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JIN Jian-hui WANG Xiao-yang ZHOU Zhen-yu HUANG Yun-ming FAN Xue-chun ZUO Xin-xin LI Zhi-zhong LING Zhi-yong REN Yong-qing LI Shu-tong 《山地科学学报》2021,(8):2012-2023
The timing of Palaeolithic human activities in South China is still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 reliable chronology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The Longdengshan Palaeolithic site(LPS), located close to the Wuyi Mountain of South China, represents the first discovered and scientifically excavated Middle Palaeolithic site in the Fujian Province. This site is of considerable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diffus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arly Homo sapiens in souther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 ages obtained from medium-grained quartz collected at the LPS. The 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measurements of red soil deposits collected at the same site yielded internally and stratigraphically consistent ages and similar errors, indicating a potential 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and also reflecting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sedimentary facies on the test resul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38-63 μm quartz grains were generally partially-bleached and had large values of over-dispersion in the palaeo-reticulated laterites of west Fujian. Some samples yielded unsatisfactory results, suggesting that the degree of bleaching of diluvial and alluvial deposits should be properly assessed before dating. We did not detect any enrichment/depletion of U, Th and radioactive disequilibrium. The effect of chemical weathering on the dose rate estimation was negligible. Therefore, we used a central age model and the maximum ag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age of two samples, respectively, and the minimum ag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ages of the rest of the samples. The OSL ages of the samples ranged from 27.09 ± 2.30 ka to 54.65 ± 7.39 ka for the 38-63 μm quartz size fraction, and roughly corresponded to the Marine Isotope Stage 3. In addition, three ages out of five are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minimum ages in this research, which needs to be further verified by other dat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同步辐射显微CT(SR-μCT)相位对比技术成像研究人软骨细微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法:3例直径约1mm,高度约4mm的圆柱状离体人软骨(正常1例,轻度损伤1例,重度损伤1例)样本,经4%甲醛溶液固定后行SR-μCT扫描,扫描后将原始投影图像相位恢复,切片重构及三维重建,而后与病理图片对照,对比分析SR-μCT图像的细胞形态,大小及排列方式;比较正常标本与软骨损伤标本的胶原原纤维网的改变。结果:SR-μCT重建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软骨细胞、软骨陷窝及排列方式,与病理切片高度吻合。经MIP重建,可以显示软骨基质内的胶原原纤维网,正常软骨呈垂直于软骨下骨面的平行排列,其横截面呈拱形网状,轻度软骨损伤标本纵向呈弯曲状排列,其横截面可见轻度塌陷,重度软骨损伤表现为横截面明显塌陷,纵切面纤维排列紊乱。结论:SR-μCT可实现软骨细胞水平的成像,经合适阈值处理,可以显示胶原原纤维网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76.
拉鸡山裂谷带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 6 50km ,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 ,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通过作者在拉鸡山多年的野外调查工作和研究 ,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大地构造演化方面 ,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 ,区内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新生代早更新世 ,拉鸡山巨型断裂带发生左旋走滑运动 ,导致断裂带弧形转折部位强烈崛起 ,形成雄伟高山。 相似文献
77.
78.
固定模糊度的精密单点定位几何定轨方法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基于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模式的定轨方法采用浮点解,导致其定轨精度及可靠性较双差固定解稍差。为了进一步提高PPP模式事后定轨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2012年1月2~7日全球IGS跟踪站数据计算出当天所有卫星的宽巷和窄巷FCB产品,实现了GRACE卫星固定PPP整数模糊度的精密定轨。并将定轨结果分别与GFZ事后精密轨道、K波段测距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内外符合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GFZ提供的事后精密轨道相比,GRACE-A卫星单天轨道固定解的精度为R方向2~3cm,T方向大部分优于2cm,N方向优于2cm,较之浮点解的定轨结果3个方向分别改善了约19%、30%、50%;GRACE-B卫星3个方向精度分别为2~3cm、2cm左右、1~2cm,较之浮点解各方向也有同等程度的改善。与K波段测距结果相比,浮点解的KBR残差STD均值为22.6mm,固定解为16.4mm,比浮点解提高了约28%。可见,PPP模糊度固定解明显改善了低轨卫星的定轨精度,能提供更可靠的轨道服务。 相似文献
79.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the Lower Triassic marine carbonates, Lower Yangtze Region, South China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The Early Triassic is a critical period in earth his- tory. A series of events such as volcano eruptions[1,2], sea-level fluctuations,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 ditions[3], mass extinctions[4,5] as well as global nega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6-9]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uppermost Permian or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Large scale sea-level rise[10-12], restoration of environment conditions, re- covery of ecosystem[13], including gradual carbon iso- tope rise[14] occur… 相似文献
80.
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Ⅰ.基本理论方法和气候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曾庆存等提出的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计算季风的理论方法作了改进,使之更便于研究季风的建立过程.该理论方法将环流突变和季风建立时段,其"变差度"和与其前和其后场的"相似度"等由空间场的泛函随时间的变化(即数学名词上的"流"[flow])一起求出来.研究Ⅰ先分析气候平均场,Ⅱ分析各个别年份的情况及年际变化.研究Ⅰ的结果表明:(1)该方法可以客观定量地定出"突变"时段的关键日期;与季风建立过程联系,即是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它比人们用天气-气候学方法(甚至用别的气象要素)定出的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或有明显实用价值的"季风来临日期"要早2至4天.(2)在北半球亚澳季风系统区域,夏季风的来临在许多关键地区伴有明显的环流突变,建立和推进者很快,但也有许多区域不表现为当地环流的突变,推进速度也慢.(3)北半球亚澳季风系统低空的热带季风分支,在6月中以前可明确区分为3个子系统,(a)西太平洋暖池和邻近低纬区域,4月中下旬建立;(b)热带东北印度洋(北界与孟加拉湾相邻,但不包括其在内)及索马里东边海洋,4月末至5月初建立;和(c)南海区域,5月上旬从南到5月下旬到北部.南海夏季风向北推进最快,于5月末候即可达北回归线附近,然后与暖池西北区域风场的突变一起,于6月中旬影响到东亚30°N区域;印度洋季风于6月初到达印度半岛东南端,然后逐渐推向印-巴次大陆.7月中以后,热带季风才连成一片,由非洲东岸直至长江下游和菲律宾附近.副热带季风分支于6月中旬可以感到其影响,于7、8月盛行于东亚和西太平洋区域,且结构和演变都比较复杂;6~7月间只表现为在(5~20°N,120~150°E)区域有强的环流突变(与副高增强并北移对应),7月中至8月底,则在上述区域和沿30°N的长江下游和日本以南的洋面上有3个强的环流突变中心(对应于副高又一次增强北移和西伸).这里暂不讨论温寒带季风分支.(4)季风具有鲜明的三度空间斜压结构,尤其是在低空季风"爆发"之前,平流层早已有强的环流突变,季节调整完成,然后突变向下延伸(虽然强度大减),跟着就有当地的低空季风"爆发"(建立).平流层和对流层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季风建立的关系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